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实习生龚善美 摄影报道优优配送版

开栏语
在成都,经济脉搏的跳动清晰可感——这不是宏观报表里的抽象数据,而是车间里机器人传送带的节奏,是实验室新材料突破的喜悦,是创业者面对新需求的灵光一闪。
当一座城市的经济总量占据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当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此扎根,当11条千亿级产业链如森林般生长,我们更渴望知道:这些数字背后,是怎样鲜活的故事?
答案不在办公室,而在第一线。我们要发掘的,正是那些数据之外、细节之中“有点意思”的经济真相。我们相信,最有价值的经济洞察,往往藏于那些看似普通的生产线、实验室和商铺之中。在这趟旅程中,我们想和您一起,瞧瞧成都的经济“积木”是如何越搭越高、越搭越巧,看创新的点子、实干的人才、活跃的资金,怎样拧成一股绳,编织出这座城市独有的发展脉络。
即日起,我们推出“有点意思·成都经济一线观察”,期待与您同行,一起发掘成都经济里那些“原来如此!”和“真有意思!”的瞬间。

草莓工厂内部
蓝紫色的灯光下,一排排草莓整齐地“住”在11层的“公寓”里,穿着洁净服的工作人员站在垂直升降梯上照料它们——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成都温江一座智慧立体草莓工厂的真实画面。
走进这座位于温江的草莓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传统农田,而是类似实验室一般的洁净车间。“进入前必须穿洁净服、经过消杀,我们的草莓住在10万级洁净标准的‘公寓’里。”中国农科院都市所下属中农亿享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孟捷介绍道。这座西南地区最大的智慧立体草莓工厂,正用工业化思维重新定义农业生产。最近,草莓工厂的第一批草莓开始逐渐成熟,我们也一起走进这座未来感十足的植物工厂。

草莓植物工厂
草莓的工业化生产:
从“靠天吃饭”到“数据种地”

推开成都温江这座草莓工厂的大门,仿佛进入了一个高科技实验室。这座总面积2300平方米的智慧工厂,其中5个车间专门用于草莓立体栽培,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规模化立体栽培草莓的智慧工厂。11层立体栽培架上,草莓苗在蓝紫色灯光下整齐排列,宛如现代化流水线。传统农业中“看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在这里被精准的数据调控所取代。
“我们是用工业思维在做农业。”孟捷打了个生动的比方,“就像汽车生产流水线一样,我们把草莓当作‘标准件’来生产。”每个草莓从种苗到成熟,都在全封闭环境中完成,确保无病毒生长。

草莓植物工厂
这座工厂的“大脑”是中控室的数字系统,上百个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我们要求不同楼层间的温差控制在±1度以内,这是传统农业难以想象的精度。”孟捷说。
作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杨其长团队将超高层植物工厂栽培环境均匀调控、智能LED精准调光等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应用于此。 特殊的“光配方”技术是工厂的一大亮点,这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技术,已积累1200多种作物的光谱数据。 “不同的光配方就像给草莓定制营养餐,直接影响甜度和风味。”孟捷解释道。甚至连授粉这一关键环节,也通过引入专用授粉蜜蜂完成,模拟自然过程的同时避免畸形果产生。

工人在草莓植物工厂采摘
新农人的工作变革:
从“田间劳作”到“智能管理”

如果说技术革新是工厂的“硬实力”,那么工作方式的变革则是其“软实力”。在这里,农业工人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而是坐在办公室通过电脑管理生产的“产业工人”。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农业,因为想到地里又晒又脏。”孟捷笑着说,“而我们这里,工作人员更像是在高科技企业上班。”只有在定植、修剪和采收时,工人才需要进入车间,其他时间都通过中控系统完成管理。
这种转变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更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工厂需要的不再是传统农民,而是懂工程、计算机、AI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正在把农业生产变成年轻人向往的职业。”孟捷补充道。
这种变革也延伸到了研学领域。与传统农耕文化体验不同,这里的研学项目更注重科技展示。“我们会让学生动手实践智能硬件控制,比如编程控制灯光、灌溉系统等。”孟捷说,他们希望让孩子们看到农业的未来图景。

草莓植物工厂
“草莓自由”还有多远?
挑战与前景并存

这座智慧工厂最革命性的突破,是彻底解决了草莓的季节性供应难题。通过精准的环境控制,草莓生长不再受外界气候条件限制,实现了365天不间断生产。
“当传统草莓田因季节变化而休耕时,我们的工厂依然在高效运转。”孟捷介绍说。工厂能够实现全年无间断高效生产,这意味着消费者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品尝到新鲜草莓。
随着工厂几个车间全部投产,每天能稳定产出400斤草莓,一个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浮出水面:这样的高科技草莓,普通人吃得起吗?孟捷给出了一个辩证的答案。
“植物工厂就像汽车产业,既有经济型轿车,也有豪华车型。”孟捷比喻道,“我们目前满足的是高端市场需求,但这不代表永远如此。”事实上,工厂73吨的年产量已是传统种植的30-40倍,虽然目前成本尚高,但这种效率提升为未来降价提供了空间。“就像所有新技术一样,规模化应用后成本会下降。”他表示,工厂的柔性生产方式允许按订单生产,这种效率优势最终将惠及消费者。
最大的挑战来自能源成本。但孟捷持乐观态度:“随着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市场化,成本会逐步下降。”工厂正在研发的“植物工厂大模型”更令人期待——这套类似自动驾驶的系统,未来可实现全自动智能化管理。
站在布满传感器的车间外优优配送版,孟捷展望未来:“我们不是要取代传统农业,而是提供另一种可能。”随着更多这样的工厂出现,草莓自由或许不再遥远。
正中优配官网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